开阳县供销社创新“1+3”模式扩大消费
您当前位置:首页 » 业务工作 » 为农服务体系

开阳县供销社创新“1+3”模式扩大消费

  字体: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近年来,开阳县供销社始终坚持聚焦农业、根植农村、服务农民,全面深化综合改革,致力于打造社有企业支撑的经营服务体系,采取“电商+乡村旅游+农产品”创新模式扩大消费,积极探索以产销对接为抓手的农村现代物流新网络,构建生产、供销、信用合作三位一体的合作经营服务新机制。

一“供销社+电商”

今年以来,开阳县供销社紧紧围绕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主线,立足实际,突出抓好电商企业运营,采取了“供销社+电商” 企业运营的联合发展模式,加快推进电商企业运营与特色农产品融合发展,充分运用了“政府主导、合作社主产、电商主销”的产业模式,聚力打造、系统整合全县特色农产品资源,实现上下联动,打造互联互通、为农服务的电商平台。开阳县供销社充分发挥传统产业和经营网点优势,在搭建县乡(镇)村三级电商网络的基础上,依托电商公司重点对开阳县鸿源生态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的猕猴桃产品做出整体品牌网络营销规划,同时加强对合作社及农户的技术指导和品质监控。通过该模式,与开阳县鸿源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了解该社种植猕猴桃800余亩,预计今年产量达到90万公斤,帮助农户及合作社实现经济收入270万元,促进农村经济提质增效、助力乡村振兴。

二“供销社+旅游”

2021年5月20日,贵州青年旅行社开阳第一营业部由开阳县供销社下属企业开阳县速达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和贵州青年旅行合作组建,依托贵州青年旅行社先进的经营理念和成熟的运营模式,全面宣传、推介、展示开阳县旅游资源和生态资源,推动乡村旅游、民俗文化、农特产品及民族工艺品开发,进而推动供销工作、电商产业和旅游产业实现创新融合发展,大力推进旅游产业化。公司将通过发展“供销+旅游”新业态,打造公司转型升级发展的新引擎、新动能,着力提品质、深融合、促消费、亮品牌,通过带出去、引进来相结合的方式,推动线上线下融合,拓展消费新模式,充分释放消费潜力。

三、“供销社+农产品”

6月28日,开阳县供销社统筹社属开阳县供销集团有限公司创新模式,和开阳县鸿源生态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务实合作,由社属兴合农资公司提供肥料,土产公司提供门面或摊位,速达电商公司通过“供销社+农产品”的方式进行宣传和销售,在推动以乡村旅游为服务载体的同时,全力拓宽农产品扩大消费渠道。

四、存在的困难

1.基层社涉农产业基础弱、底子薄,企业融资成本高,融资难。信用合作效益没有得到更大发挥,开展“三位一体”新型合作社建设压力较大,对扩大消费服务水平有一定影响。如何运作好农民合作组织和推动新型基层社建设更快更好发展方面有待突破。

2. 由于历史问题,供销社社有资产管理、运营方式相对滞后,产权复杂、收益率低。

3. 现有人员对新时期供销社综合改革存在专业不对口、观念不新、动力不强等问题,经营管理和技术人才严重缺乏,发展后劲不足。

 五、有关建议

   (一)政策支持方面。加大对供销社综合改革的支持力度,提升供销社服务农业生产的能力和水平。全县供销社充分利用自身优势,主动担当,在农产品销售中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基础较差、实力不强,建议从项目、资金等方面加大对供销社综合改革的支持力度,因地制宜建设一批为农服务中心,在扶持带动农业生产、推进全县农业现代化中发挥更大作用。

   (二)产业扶持方面。加强部门协同配合,不断强化对农业生产的扶持。针对农业生产的特点和需求,加大工作力度,加强部门协同,从产业政策、财政资金、融资担保、农业保险、技术培训等多个层面,整合各类涉农项目资金及各部门资源,不断强化对农业生产的扶持。特别是要从农业社会化服务方面下功夫,大力支持供销社开展土地托管服务,不断提高消费服务水平。

   (三)电商扶持方面。大多数经营网点思想观念陈旧,缺乏电商专业技术人才,宣传力度不够,引导氛围有待进一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差,物流配送方面和农产品存在诸多困难。把农村电子商务作为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作为农业转型、农业变产业、带动农民增收,加快农村变新村的重大工程,以农村电商为重点扶持,全力以赴加快农特产品电商化和电商产业化发展。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