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州社:聚焦主责主业改革不断深化
黔东南州供销社紧紧围绕深化供销综合改革工作这一目标,聚焦主责主业、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大力在推进供销综合改革工作。
一是系统经济运行呈稳中向好。截止10月底,全系统完成商品销售额81.09亿元,同比增长2.94%;营业总收入4.88亿元,同比增长4.04%;利润总额5181.04万元,同比增长7.92%;所有者权益9.46亿元,同比增长6.07%。
二是社有企业改革稳步推进。全面推进全州供销社系统企业公司制改革工作,完成州级和16个县(市)供销集团公司组建,建立了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完成企业清产核资和资产整合工作,明晰了企业业务发展板块,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全州已完成28家集体所有制企业公司制改革,完成企业改制任务的90.32%,力争年底前全面完成社有企业公司制改革任务;制定出台系统烟花爆竹企业改革指导意见,通过股权转让、经营者持股、吸引社会资本等方式实现股权多元化,调动经营者和职工的积极性,逐步恢复系统烟花爆竹自营;先后印发了关于加强供销合作社人才队伍建设的指导意见和关于直属企业劳动人事管理工作的意见,完善企业队伍建设和用人机制,近3年来,全系统通过社会公开招聘、人才引进等形式共吸纳90余名大中专毕业生充实供销队伍。
三是基层服务基础逐步夯实。根据省社2024年综合业绩考核要求,制定印发了《黔东南州供销社整县推进基层供销社规范化建设行动实施方案(2024-2025)》,明确了台江县、岑巩县、三穗县、丹寨县、镇远县、从江县六个县为整县推进基层供销规范化建设和高质量发展的县级社,重点推进14个高质量发展基层社建设,14个基层社均依法进行工商登记注册,吸纳当地农民、农民专业合作社、社有企业等经营主体加入基层社,形成紧密产权联结,并结合当地的产业发展实际,开展农业社会化综合服务,有力促进了农业现代化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全州完成从江贯洞、麻江杏山、岑巩注溪、台江施洞总社“千县千社”示范基层社建设4个。近年来,我州采取“党建带社建、村社共建”方式,通过“供销社+村党支部+农民合作社+农户”,统筹规划和实施打造党建基地、配置经营服务场所等强化村级社建设,建设如台江棉花村、三穗等溪村等一批村级示范社;通过引进外资、加大投资盘活老旧资产,完成了如黄平县谷陇供销社把原化肥仓库改建成了幼儿园,把原百货仓库改建成了农贸市场,农贸市场占地1100㎡,摊位有140个,年营业总收入280余万元。从江县西山供销社、台江县台盘供销社通过旧仓库改造建设供销超市,强化基层社有资产利用效率,提升了乡镇供销社为农服务功能和服务窗口形象。麻江县杏山供销合作社牵头领办了麻江县贤昌锌硒旺等4个农民专业合作社,与9户种养殖大户开展建设标准化养殖、种植示范基地,大大提升了农民合作社走出“销售难”困境的信心。镇远县为恢复乡镇基层社发展,在涌溪乡注册成立贵州省日晨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通过发改立项,带动村集体及种植大户共同种植1万亩马铃薯,并开展测土配方、农资化肥代购、技术服务、全程机械化作业等服务,统一标准种植和管理,确保产品的质量,统一订单销售,迈出镇远县新型农业的第一步。
四是县域商业体系试点取得初步成效。麻江县按照“乡村集货、云仓集单、数据互通、统仓共配”发展模式,引入县内中通、圆通、百世等6家快递企业入驻,开通了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在县城建立了22个“快递宜站”,日均物流吞吐量约1.2万件;建成具备金融、保险、代收代缴、农资供应等服务功能的村级电商服务站点63个,实现了网店行政村全覆盖。
五是资产盘活利用效率不断提升。黎平县充分利用当地旅游资源,加强对肇兴基层社门面维修整理,通过对外公开招租,租金从原来每年12万元,增加至每年70.5万元;凯里市引资5500万元,完成1.78万平方米兴凯农产品综合批发市场升级改造,同时投入资金对临时性牲畜交易市场进行维修改造,上半年完成牛1.5万余头、马300余匹,市场交易额8370万余元;榕江县引资3000万元完成幼儿园建设,有效盘活社有资产,确保社有资产保值增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