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泉市社:织密优化服务网络 纵深推进综合改革
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地方动态

福泉市社:织密优化服务网络 纵深推进综合改革

  字体: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福泉市供销合作社为进一步深化综合改革,加快社有企业发展步伐,通过“三举措”构建商品流通渠道畅通,形成服务一盘棋、供销一张网的服务模式,实现由管企业为主向管资本为主转变,形成社企分开、权责清晰、整体协调的授权监督管理机制,进一步释放发展动能。

一、夯实基层基础,搭建工业品下行平台。坚持县乡一体、统筹联动,通过从上往下、自下而上相结合,分类推进基层社网络体系建设,搭建好工业品下行平台,畅通工业品下行渠道。一是采取 “社属企业+基层社+村‘两委”“社属企业+基层供销社+社员”等模式,通过引入社会资本开放办社将陆坪、牛场、道坪基层供销社历史遗留下来的低效老旧资产进行建设改造。同时,持续推进经营设施升级改造,整合农资供应、便民超市、农贸市场等资源,建设为农服务综合体。二是依托现有26个乡镇、村级供销社,以基层供销社为引领,公司市场化运营,吸纳社员实际开展业务。持续做好全市乡镇供销社提质改造工作,完善综合经营设施,强化为农服务阵地。加强对基层社资产、财务、业务、人员等的统一管理,将道坪、牛场、陆坪、马场坪供销社打造为服务全、能力强、高质量发展的标杆社。计划到2025年将金山、龙昌、凤山、仙桥供销社全部建成高质量发展标准的基层社。三是以健全覆盖镇、村供销综合服务网点为主抓手,切实加强基层社硬件建设和运营机制、体系健全完善工作,目标是到2025年全市8个乡镇供销社分批开展整县推进基层社建设行动,逐步实现我市县域内基层社经营服务阵地网络体系实体化运营,实现乡镇覆盖率100%。

二、打造电商产业园,拓宽农产品上行渠道。以打造黄丝江边产业基地供销品牌为切入点,采取“管委会+福江公司+第三方运营平台”模式,搭建好农产品上行平台,畅通农产品上行渠道。一是充分发挥管委会的战略引领、资源配置作用与公司的市场化运作价值,解决横向协调不足的问题,健全收益分配机制,明确定位,优化分工,保障运作平衡。二是积极推行“乡村旅游+农特产品+供销系列产品”营销模式,探索直播带货、社交电商等新兴销售方式,大力展示黄丝江边现代农业示范园的风情特色及相关农特产品、供销系列产品,让农旅融合迸发出活力,挖掘出生机,整合出优质资源,实现线上采购升级转型,辐射拓展供应链渠道。三是充分利用精品水果产地优势资源,依托山水风光、景区特色,引才聚企,吸引电商企业入驻共同搭建直播间平台,拓展多样化、趣味性的游客体验项目,进一步打造“诗画江边”亮丽名片,打响供销名片。

三、健全农村物流体系,保障双向渠道畅通。打造“服务一体化,供销一张网”体系,畅通“双向”流通渠道,切实打通为农服务“最后一公里”。一是把基层社作为县域流通服务网络建设的重要节点,优化工业品下行渠道和农产品上行网络布局,推进服务网络上下贯通,横向发展。二是依托基层社建设基层农资经营网点,完善县域农资流通网络,巩固扩大基层农资供应,延伸开展便捷高效的农业社会化服务,提升服务覆盖广度和深度,打造农产品上行的物流节点,推动形成联结产地到消费终端的农产品流通网络。三是按照开展日用品集采集配需要,支持基层社发展配送网点,增强县域网络辐射能力。以1个县级为农服务运营中心+8个乡镇为农服务中心+N个村级经营服务社的三级双向流通服务终端,助推壮大村集体经济。完善上下一体农资配送服务体系,打通供销系统上下流通堵点。组建集生产服务、流通服务、金融服务等于一体的综合平台,建立乡镇一体推进机制,畅通“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渠道,实现“一点多能、一网多用、双向流通、综合服务”。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