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市社:“七举措”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地方动态

贵阳市社:“七举措”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字体: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贵阳市供销社深入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紧密结合工作实际,找准深化供销综合改革的突破口和着力点,积极谋划全社系统重点改革举措,努力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做好“为农服务”的实际成效,全力推动供销综合改革走深走实走稳。

一是聚焦加强党对供销合作事业的全面领导。开展全面从严治党“5461”行动,深入实施“五个一”行动和党建引领“强供销”四大行动工作部署,充分发挥“六位一体”监督机制,强化“第一种形态”运用,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从严治社、从严治企,持续深化作风建设,以钉钉子精神抓好工作落实,为实现贵阳供销综合改革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

二是聚焦供销综合改革,持续推进供销集团优化重组。积极推进企业层级压减、资产归集、薪酬改革等改革工作。通过优化运营架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创新监管模式,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引导产业投资、实施产业整合、重塑产业结构,实现供销集团产业转型升级。切实实现再生资源产业主导地位更加凸显,城乡流通桥梁作用更加显著,为农服务功能更加完备,现代企业制度更加完善,服务“强省会”战略作用更加强劲。

三是聚焦基层组织体系建设,夯实为农服务根基。大力实施“百社示范带千村,供销赋能助振兴”行动计划,提升县级联合社统筹发展能力,分类推进基层社改造,全面推进“村社融合”发展,大力培育和发展社团协会,鼓励各级联合社和社有企业资源下沉、服务下沉,为基层社经营赋能,打造“建起来、立得牢、可持续、能发展”的基层组织体系。年内计划完成息烽、清镇整县推进基层社建设,新建基层社60个。到2026年整县推进贵阳市7个区(市、县)和贵安新区3个乡(镇)基层组织建设,实现一乡(镇)一个基层社,供销经营服务阵地实现乡(镇)覆盖率100%。

四是聚焦农资农化服务体系建设,提升为农服务能力。开展农资直供直销,推进农资市县一体化发展,健全“龙头企业+农资配送中心+基层农资网络”的农村经营网络体系,夯实供销系统农资保供稳价根基。围绕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全周期、全过程、全链条的农业社会化服务,创新生产经营社会化服务方式,形成农资保供“一张网”、农资供应服务“一盘棋”的新格局。年内开展农资直供直销,持续推进农资化肥直供直销“四大经营主体”、村集体经济组织等新增签约1500家;扩大农资商品经营品类,新增种子、农药、农地膜等农资经营品类(品种)达30个以上。

五是聚焦再生资源利用体系建设,助力绿色经济发展。打造再生资源回收体系,以贵州再生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园项目建设为重点,推进供销合作社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与城乡环卫清运网络“两网融合”。积极参与商务部典型企业申报、便利回收网络体系建设行动、报废汽车以旧换新行动。启动废塑料加工项目和报废机动车精细化拆解项目建设。提升园区处置能力,年内完成有害垃圾回收80吨;全市医疗废弃物处置签约1000家,医疗废弃物回收处置1000吨;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15000辆;废弃电器电子产品拆解100万台/套。推动园区统一规划,年内征地12.7亩,新建拆解处置生产线,拆解汽车零部件8500台的处理能力,推动园区落地落实。

六是聚焦城乡流通服务体系建设,巩固流通主力军地位。全力构建市、县、乡、村四级流通网络,开展“互联网+第四方物流”业务,着力建设城乡物流体系;健全联结产地到消费终端的现代农产品流通网络;搭建供销流通线上平台,构建“双品双线双向”流通的城乡现代流通服务体系。完善市县乡村“四级”农村供销物流体系,开辟配送农村干线40余条,降低农产品上行物流成本20%,年内完成物流包裹上下行配送550万件,完成农产品流通贸易5万吨以上。

七是聚焦“数字供销”体系建设,助力数字经济发展。强化“数字供销”引领驱动能力,以“数字供销”平台建设为载体,打通链条、升级服务、健全体系、创新运营,构建具有贵阳贵安特色的融合化、体系化、市场化“数字供销”应用体系,推进供销体系建设实现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字化治理。年内以城乡流通和农资农化板块为切入点,启动“数字供销”一期项目建设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