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屏县社:创新社会化服务模式助力农业提质增效
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地方动态

玉屏县社:创新社会化服务模式助力农业提质增效

  字体: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近年来,玉屏侗族自治县供销联社紧紧围绕“谁来种地、地怎么种、如何增收”等问题,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为抓手,破解发展瓶颈。组建供农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累计争取财政专项资金和东西部协作项目资金486.59万元,围绕“农机+农技”“农机+综合农事”为发展路径,采购各类农机设备78台,实现了农业生产供、耕、育、种、管、收、烘、加等各个环节全程机械化,走出了一条具有供销特色,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农业社会化服务新路径。

一、组建农机队伍,推进农业机械化。由长岭供销社、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姚林共同筹资组建玉屏侗族自治县供农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吸引了26名来自玉屏、自沿河、思南等地有志青年加入农机合作社。同时紧紧围绕农业现代化建设目标要求,整合全县9家农机合作社抱团发展,统一服务内容、服务标准、统筹调度,累计为群众开展机耕、机插、机管、机收等农业社会化服务16.58万余亩次,服务范围涵盖玉屏、万山、岑巩等周边10个区县。

二、创新服务模式,引领农业产业化。主动担当作为,破解农村土地撂荒问题,积极探索全程托管“保姆式”、半程托管“订单式”和土地流转“甩手式”服务模式发展产业,加大对闲置、撂荒土地复耕复种力度,做到应耕尽耕、应种尽种,有效破解了农田弃耕、撂荒问题。同时利用国家农业种植业保险政策,在保险公司投保农业种植业成本保险,把自然灾害所造成的风险转嫁到合作社身上,农民不需承担任何风险,让土地托管有“保障”。2023年实施水稻产业全程托管“保姆式”服务1000余亩,半程托管“订单式”服务20000余亩,土地流转“甩手式”服务1000余亩。建成育秧中心2个18亩,西瓜生产基地2个80余亩,高产油菜生产基地3个380亩,西兰花生产基地2个200余亩,黄桃生产基地1个330余亩,大豆玉米复合种植基地2个170亩。

三、强化利益联结,提升农业效益化。整合农村产业、土地、人力等资源,建立完善“农机合作社+基地+农户”联农带农模式,把产业建在基地上,农户可以通过土地流转收“租金”、就近务工赚“薪金”等方式,让产业链变为“共富链”,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同时依托慧农田间学校,围绕农机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应用、农机安全操作、农业机械化收获减损技术等内容进行培训,培育一批新型现代职业农民,让他们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生力军”。2023年辐射带动周边200余名群众就近务工就业,实现务工人员人均增收2000元以上,累计发放土地流转租金120余万元,发放群众薪金140余万元,培训职业农民161人次。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