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江县社:“七个强化”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效能
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地方动态

德江县社:“七个强化”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效能

  字体: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近年来,德江县供销社以农资供应服务为主线,提供扩大供应服务规模、拓展技术服务等方式,有效提升了农业社会化服务质量。目前,共已与全县4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长期稳定合作关系,其中花椒15家、茶叶12家、精品水果7家、脐橙3家、油茶2家、中药材2家和蔬菜4家累计服务面积达10000余亩;累计销售复合肥1188吨、磷肥48吨、有机肥60吨,回收农药、化肥包装废弃物500公斤。

一、强化组织领导,组建工作专班。德江县社始终坚持粮食生产、产业发展必须农资先行的服务理念,为做好农资供应保障服务工作,进一步发挥供销部门服务“三农”职能职责作用,社党组成立农资供应领导小组,组建工作专班,明确两名单位行政事业人员专职负责参与公司销售管理工作,定期或不定期召开会议,专题研究农资供应、农药化肥包装废弃物回收利用等工作,及时解决公司在经营过程中存在的各种困难问题,为企业更好地服务“三农”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二、强化技术服务,助农提质增效。为解决技术瓶颈问题,县社邀请了贵州开磷集团技术专家团队多次到德江,采取理论讲解、现场指导等方式,对供销社业务骨干、公司职工、合作社人员开展全方位业务技能培训,切实增强供销社业务骨干、公司职工、合作社有关人员的业务知识和实践技能水平,着力为合作社提供农资销售、技术指导为一体的服务体系,在促进农资销售的同时,大大提升了合作社的种植生产能力。德江县稳坪镇金庄村金秋花椒种植专业合作社通过学习、使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降低了施肥量、花椒产量得到大幅度提高。

三、强化供销职能,助力产品出山。针对产后“卖给谁”能力欠缺和没有固定畅通的流通渠道,滞销现象时有发生,特别是近两年受疫情影响,农产品“滞销”较为严重。德江县供销社充分发挥供给与销售的职能优势以公司为供销载体,积极探索与合作社建立“农资产品销售”新型模式加强与县内外市场牵线搭桥,积极宣传、推介、销售德江特色农产品,助力“德货出山”。如,积极加强结对帮扶德江的城市牵线搭桥在江苏苏州市吴中区、广东省东莞市清溪镇等地设立德江农产品销售专馆6个,把德江的蜂蜜、天麻、金丝皇菊茶茶叶、花椒10多种特色产品成功推向苏州、东莞等市场积极对接县文旅局,把我县特色农产品推进县内县外景区销售点;积极对接县工业和商务局,组织县特色农产品积极参与国内国际展销活动。

四、强化示范带动,引领产业发展。德江县供销社和农资服务公司在乡村振兴发展中共同谋划发力,通过鼓励供销社老干部创办、支持合作社创建等方式,多形式创建各类产业示范基地,充分利用大数据作用完整地记录示范基地的生产过程为各产业基地树起标杆标尺,引领农业产业健康快速发展。目前,创建示范基地30亩;老干部员创办示范基地1

五、强化资源优势,让利发展主体。德江县供销社和农资服务公司充分发挥与贵州开磷集团取得的良好合作关系,将开磷集团对德江每吨肥料低于其他合作伙伴200元的价格优惠,直接让利给发展主体,发展主体每年节约肥料成本约50万元。另外,公司充分利用农村“组组通”及产业便道的交通优势,秉承送货上门、服务到家经营理念,配备送货车一台,直接农资送货到基地、服务到家,全县产业发展主体在肥料节输成本上约运100余万元,同时节约了更多时间来扎根田间地头。

六、强化生态底线,兼顾废旧回收。打造乡村绿色生态服务体系,围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等要求,全力做好全县农资供应的同时,探索建立了“企业负责、农户参与、市场驱动”的农药膜废弃物回收处置模式和监管体系,增强农药和农膜生产企业、经营者、使用者主动参与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责任,引导市民农药包装废弃物及废旧农膜乱扔乱弃现象,做到农药包装废弃物及废旧农膜用后基本回收并实现无害化处置,有效控制农药包装废弃物及废旧农膜面源污染2022年累计回收农药化肥包装废弃物500公斤以上。

七、强化项目谋划,完善体系建设。县社坚持农资配送及废弃回收就近原则,结合方便群众、满足群众需求和产业发展需要,以德江县供销农业服务有限公司总部为中心,在全县布设了7个经营网点,覆盖全县7个乡镇45家专业合作社,但仍远满足不了群众和产业发展需求。2022年,在铜仁市社的全力支持下,已获得省社财政专项补贴项目即扩建为农服务综合体、改造基层薄弱社、新建村级供销社13个项目支持,累计项目资金达111万元,同时申报了德江县供销社社会化服务体系项目,项目预计资金2000万元,为下一步完善农资供应、废旧回收、产品销售等体系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德江县社)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