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顺市社:构建农村电商新体系 打通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
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地方动态

安顺市社:构建农村电商新体系 打通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

  字体: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安顺市供销社系统认真贯彻落实中发201511号、黔党发20165号、安顺发〔201624号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文件精神,全面落实和贯彻中央、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及省社的相关改革要求,全市供销系统抢抓机遇,立足新常态,顺电商发展之势,着力打造了以“贵农网”、“832平台为主,其他第三方平台为辅的安顺特色农村电商模式

一是积极搭建电商平台,农村电子商务从无到有近年来,安顺市供销社系统把发展农村电子商务作为改革的重要抓手,依托“832扶贫采购平台(以下简称832平台)及其他辅助电商平台,积极实施电商惠农工程,统筹推进基层社和农村综合服务站等基层网点的信息化改造,实现“一乡一站、一村一点”,形成网上交易、仓储物流、终端配送一体化经营。积极培育农村电子商务经营主体,推进农产品电商营销。引导社有企业、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等经营主体开展网上销售业务,培育农村电商创业带头人。组织农产品经营企业、行业协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市场主体,整合当地农产品资源,实施“地域化、品牌化”战略,通过“832平台”等电商平台开展网上销售,推动“安货出山”。目前,已完成建设各类农村电商综合服务站714电商运营服务中心7个、乡村物流配送网点74全系统多平台农村电商销售额达到9.51亿元。

二是广布基层网点。安顺市供销社按照系统性推动、市场化运作、专业化经营、差异性发展的思路,组建了安顺市供销绿色农产品公司作为全市供销系统农村电子商务网络体系的建设运营主体,向下覆盖县乡村供销社经营网络。借助原有线下网络优势,积极与各县(区)供销社对接,按照宣传、代购、代销、便民、农资、创业等“六大功能”,积极争取政府支持,进一步推进基层网点的信息化改造,不断拓展网点服务功能。目前,累计建设县级电商服务中心1个,业务覆盖300多个行政村。

三是利用“832平台”持续推进农产品产销对接。20201月“832平台”上线以来,全市“832平台”运营成效显著,累计入驻供应商99家,活跃供应商39家,累计上架商品2278个,目前在售商品919个,累计成交金额6709.6万元。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做出供销新贡献。通过抓服务,促进平台建设。采取政策引导、活动推广等方式,大力动员全市涉农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符合条件的市场主体积极入驻“832平台”并配备专人指导服务供应商入驻并上架农产品。同时加强技术培训,提升供应商业务水平。通过抓品质,促进农产品质量安全。为增强安顺本地农特产品的影响力、知名度和在全国范围内的认可度,“832平台”推动以“镇宁波波糖、紫云红心薯、六马蜂糖李、金刺梨原汁、平坝大米”等为代表的安顺优质农产品上架销售。同时协调农业农村、乡村振兴、市场监管等部门对上线农产品开展质量和安全检测工作,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通过抓市场,促进农产品产销对接。充分挖掘对口帮扶城市消费潜力,持续深化与广州市相关企业开展深度合作,积极参加产销对接会推销我市农特产品,努力将安顺市特色农产品推向粤港澳大湾区市场,销售渠道得到进一步拓宽。同时抓住财政部“鼓励预算单位工会组织通过“832平台”采购工会福利、慰问品等,鼓励职工个人通过 “832平台”微信小程序采购脱贫地区农副产品。”等政策机遇,积极开展农产品进机关、进企业活动。

四是激活现有条件引导扶持农村电商企业走出低迷。市供销社结合乡村振兴、大数据两大战略行动,整合城乡资源,政企资源、互联网及传统资源,使农村电商真正为“三农”服务,为“三农”所用。以“832平台”为依托,通过重点培养一两家物流公司作为农村电商统一配送合作优选单位,配备专业冷链,利用现有乡镇或村居开设的电商网点作为物流中转站,增加物流公司返城货量,降低农产品物流成本,实现网货下乡、生鲜进城、安货出山。

五是助农就业增收。市供销社依托供销系统网点、人才和技术优势,开展“培训计划”,从开发培训资源入手,针对农村电商创业带头人、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村委干部等开展电商培训,鼓励青年返乡从事电商,促进当地农民就地就业增收,使他们成为“电商新农民”,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电商新能量”。市社直属企业绿色农产品公司通过政、校、企三方联合的方式,在关岭县、普定县当地驻村帮扶工作队、基层干部、致富带头人、留守妇女、返乡创业民工、大学生村官、“进村进社”服务人员、退伍军人、残疾人创业者或开展农副产品网络销售的短视频爱好者等200余人进行了乡村振兴新媒体运营技能培训。

六是以改革促发展。为全面推进综合改革提供鲜活经验。近年来市供销社高度重视平坝区供销社被省供销社确定为“发展农村电商、助推黔货出山”省级专项改革试点单位,市、区社高度重视,深入研究,认真制定实施方案,有序推进改革工作。平坝区社依托夏云农特产电商配送中心的辐射带动,分别在城区和塘约村建立农产品分拣中心,总面积6000多平方米,同时在贵阳、安顺等地设立农产品销售窗口,配备配送车辆5台,为当地农产品提供清洗、分拣、加工、包装、配送、转运服务,促进农产品进入大市场,并通过线上电商平台销售当地农特产品,积极为学校、机关单位食堂配送鲜活农产品。

七是物流连线成面。各县(区)供销社依托原有仓储资源,配送车辆,进行标准化改造,设立乡镇分拣中心、整合村级便民店功能,初步建立起覆盖全市、辐射周边、线上线下、双向流通的现代农村物流体系,进一步打通了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