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定县社:“定制产业”撬动消费帮扶 “大市场”
走进贵定县市民广场负一楼的贵定县农产品运营中心,琳琅满目的农产品映入眼帘,最引人注目的还是位于中间货柜的定制产品专区,“原价四五百的产品,通过定制套餐的形式,价格只需要三百到四百元”运营中心的销售人员介绍到。
近年以来,贵定县供销社紧紧围绕省、州、县关于“黔货出山”工作的安排和部署,以东西部协助为契机,大力发展以“定制套餐、定制产品和定制生产”为重点的“定制产业”,撬动消费帮扶的“大市场”。2019年8月以来,实现农产品销售4256.89万元。其中,2021年以来实现销售1086.23万元。
“定制套餐”撬动消费帮扶采购订单
8月,贵定县供销社下属的农特产品公司“庆中秋·迎国庆——贵定县供销社2021年中秋国庆特惠定制套餐”宣传海报不仅挂在了贵定县农产品运营中心的宣传栏上,对口帮扶的海珠区各个单位都收到了这份定制套餐的电子宣传海报。
“除了根据采购单位的需要组合了套餐,也可根据实际采购进行定制套餐搭配,不仅能增加产品的销售量,还能从运输、分发等环节降低采购单位的成本”农特产品销售公司的负责人介绍到。
近年来,以春节、端午、中秋、国庆等节日为契机,以采购单位工会福利为切入点,根据采购单位的意愿和标准,组合粮、油、面条、小吃等本地特色农产品,制作专用礼盒和手提袋,按照采购份数打包,集中配送或一件代发的“定制套餐”模式,成为了贵定县供销社打通东部消费帮扶市场的有效途径。2020年以来,采取“套餐定制”的方式,与广州市200余家机关单位和企业达成合作,仅2021年春节“定制套餐”农产品销售达389.56万元。
“定制套餐”的农产品销售模式,在节约采购单位采购、分发、报账等人工成本的同时,最大限度的从运输、批量销售等方面降低运营成本,薄利多销,建立起了对口帮扶地区机关单位采购的销售渠道。
“定制产品”稳定消费帮扶销售渠道
有机大米、五彩米、牛肉干、刺梨果冻、刺梨果汁、海苔味香酥辣、番茄味折耳根......成为了东部市场采购的“热销货”。
不仅要符合采购单位的消费饮食习惯,还要最大限度的降低生产成本。除了定制套餐,贵定县供销社明确专人收集整理已采购单位的反馈信息和采购意愿,结合市场的反馈,采取“定制产品”的方式,陆续发掘和生产了符合市场需求的农产品,不仅提高了农产品采购机率,还更好的拓宽了销售渠道。
“海苔味香酥辣就是根据东部市场对产品的反馈,针对东部市场研发的产品。这个海苔味香酥辣辣味清淡、鲜味十足,非常受广州市场的欢迎”农特产品销售公司销售部负责人介绍到。截至目前,贵定县供销社共“定制产品”24个,提升销售额260余万元。
为了更好的宣传定制产品,拓宽销售渠道,2020年以来,贵定县供销社组织开展“广黔同心扶贫,助力消费扶贫——贵定农产品推介会”、“同心助贫·携手黔行——贵定扶贫农产品推介”、海珠区农产品产销对接等活动18场次;组织农产品推荐、洽谈会议6场,签订大型采购合作协议9个。利用832平台,与省内的税务系统、电力系统及多家企事业单位合作,做好财政预算单位的宣传采购工作,畅通“内销”渠道。截至目前,832平台的销售额达352.84万元。
“定制生产”助力消费帮扶产业发展
2021年春节,贵定县供销社半个月接到食用菌订单高达75万元。春节后,在对食用菌生产加工和销售市场进行全面调研和分析后,贵定县供销社拟定了盘活供销资产,采取“定制生产”的方式,规范加工生产香菇、茶树菇、松茸、竹荪等干制食用菌,弥补全县菌菇干货制品无资质的空白。
“8月23日拿到生产许可证,截至到9月20日就销售了2.1万袋”县供销社菌菇生产负责人介绍到。
2021年春节以来,贵定县供销社“瞄准缺口”,不仅“定制生产”了食用菌,还支持和鼓励生产企业,对县域内没有生产资质的腊肉、香肠、花生油、粽子、糍粑等特色农产品增加生产设备,办理生产许可,生产符合市场要求、品质较好的特色农产品。春节期间,刚申请到腊肉香肠生产资质的贵定县绿源食品厂,仅20天就通过贵定县供销社销售了腊肉和香肠达3万余斤。
不仅是农产品的“定制生产”,贵定县供销社还“紧盯”全县的产业发展,适时调整产品类别和销售方案,采取订单销售、滞销保底、合作产业等方式,积极的融入全县产业发展中,为全县农产品生产、销售畅通渠道。5月,贵定县供销社采取保底收购的方式,高于市场价2毛为全县滞销的土豆提供销售订单43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