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关岭县供销社着力强化农产品产销对接助力乡村振兴
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地方动态

贵州关岭县供销社着力强化农产品产销对接助力乡村振兴

  字体: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一是全力推进扶贫产品认定。按照扶贫规范产品认定有关规定,建立健全扶贫产品认定工作制度。根据公平、公开、公正和自愿申请的原则,认真摸排符合条件的扶贫产品,组织开展扶贫产品认定工作,协助企业、合作社等市场主体进行扶贫产品认定、上架、销售管理、发货管理、运行维护等工作,确保认定产品符合大众消费习惯、具有关岭特色、价格合理、质量合格。强化扶贫产品的审核认定工作,完善符合申请条件的农产品的公式公告制度,加强与省市扶贫部门的沟通,提升扶贫产品上架效率,确保板贵花椒、小黄姜、食用菌等农特产品“扶贫832平台”上架数量30种以上,2021年销售额达500万元以上

二是全力推进“一码贵州”消费扶贫行动。鼓励本地企业参加全省“一码贵州”消费扶贫行动,加大平台宣传推广,积极引导基地、合作社、购销企业、批发市场等入驻“一码贵州”平台,确保我县销售数据充分纳入“一码贵州”平台统计,最大限度发挥平台产品数据聚合功效。上架农特产品不少于40种,到2021年底,“一码贵州”销售额达100万元以上。

三是全力推进电商一体化运营。广泛动员商场、超市与扶贫龙头企业建立广泛联系,优先采购扶贫产品。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健全农特产品线上交易体系,推动扶贫产品线上销售,不断壮大电商销售规模。通过助农直播、网红带货、扶贫展销等多种形式,形成线上线下联动机制。

四是全力推进“平台+”销售机制。抓牢“扶贫832”“一码贵州”“新长征集团”“贵州物流集团”“贵州民融合云平台”等线上销售平台主渠道上架、入驻。大力拓展线下销售,利用中秋、国庆、春节等节日在县内各繁华地段开展农特产品大型展销会;积极参与青岛、广州及其他省区大中城市扶贫产品推介活动,提升消费扶贫展销专区销售能力,提升关岭农产品知名度和影响力;组织贫困地区产品入驻消费扶贫专柜,推进消费扶贫专柜进商超、进酒店、进景点,统一外观、统一标识。

五是全力推进机关单位采购扶贫产品。制定县直各部门(单位)、各乡镇(街道)线上采购本县扶贫产品制度,节日慰问品优先采购本地扶贫产品,引导干部职工采取“以购代捐”“以买代帮”等方式,灵活使用工会费拉动扶贫产品消费。各部门(单位)积极宣传销售平台,动员干部职工线上采购、代购、推荐本县扶贫产品,原则上每个年度内,干部职工人均采购、代购扶贫产品不低于500元。

六是全力推进扶贫产品“八进”工作。持续推广扶贫产品进学校、进机关、进医院、进企业、进社区、进超市、进军营、进批发市场,确保县内机关单位、学校、医院、军营的食堂采购本县农产品占比85%以上,县内社会化市场销售本地农产品占比45%以上。组织动员县内民营企业、商会等社会团体参与消费扶贫、爱心扶贫行动。

七是全力巩固拓展省外销售渠道。持续开展关岭农特产品推荐活动,巩固我县农产品在青岛、广州的销售渠道,开拓重庆、上海、北京等地的销售市场,确保关岭农产品省外市场销售总量不低于2万吨,其中:东部市场和对口帮扶城市销售1万吨以上、省外周边市场销售1万吨以上,销量增长20%以上。

八是全力推进农产品培育和供应能力提升。各生产、经营单位要加大特色优势产品培育和系列产品开发力度,健全完善有机产品认证等食品农产品认证制度,持续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升行动,确保销售商品符合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的相关标准,具有明确的带贫减贫机制,全面提高农产品持续供给的规模化组织化水平,推进农产品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三化”水平,建立长期稳定的市场供应能力,保证产供销协同一体化。

九是全力提升农产品深加工和物流保障水平。积极引进包装、加工企业,利用闲置厂房,开展农产品分拣包装加工,力争建立一个以上分拣包装厂。提高坝区冷库利用效率,增加移动冷库、产地型预冷库合理配置,提升冷链和物流配送水平。

总之,关岭供销社将以政府为引导、企业为主体、园区为平台、科技为支撑,从农业生产资料统购统销、重点农产品保底收购、统一加工、集中销售等方面推进“全链条”产业融合模式打造,深入推进产销对接工作,助力关岭乡村产业振兴。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