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州社:乡村振兴供销歌 为农服务新篇谱
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地方动态

黔东南州社:乡村振兴供销歌 为农服务新篇谱

  字体: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供销社,是党和政府领导下的合作经济组织,是为城乡居民提供生产生活服务的综合平台。当前,黔东南州供销社紧紧围绕中央、省、州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中心工作,坚持为农服务宗旨,采取新的思路、产业、举施、办法和模式,谱写了为农服务新篇章。

目前,州县供销合作联社17个,乡镇基层社199个,村级供销社35个,农资经营企业18个,农资配送中心15个,连锁经营企业7个,网点488个,村级综合服务站(农家店)1273个1-7月,全系统完成商品销售总额43亿元,其中销售农产品18.14亿元,电商交易额3.52亿元,农产品市场交易额6.64亿元,快递配送额297.81万元,同比稳中向上;完成化肥销售12.81万吨,稳定了农业生产。

新思路供销发展新风采

一是榕江县社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开展了三社联建工作,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肯定,列入省州深改委2021年创新工作的推广,学习强国、《中国经济时报》《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中国农村金融》(2021.07.19)、今日头条等媒体作了报道榕江县社参与县农业等部门规范发展农民专业社278家,建设农业现代化基地4万余亩,6个基层社落实“农资服务员”6人。今年来,发布农产品销售信息80次,通过销售渠道为三江乡桥乌村农民专业合作社销售 15 吨滞销青菜;瑶鸡3200只,其中八开2500只、忠诚700只;板蓝根苗1200万株,其中:栽麻镇900余万株、古州镇小堡村200余万株、塔石乡板蓝根苗100万株;冻菌2吨。帮助实现交易额118.6万元。

二是凯里市社加强4个“村社宜站”建设,收购农产品。同时积极发挥“村级供销社”纽带作用,依托社属企业配送中心,按照村规民约及当地习俗为当地村民提供红白喜事食材配送,减少村民采购成本,促使喜事简办,达到宜风宜俗。今年以来,共计配送食材6.6万斤,销售金额25.8万元。

三是天柱县社指导村级供销社联合东风村推出“共享果树、共享土鸡、土鸭、共享土猪、共享菜园”等系列活动,2021年共认购共享果树250余人次,共享土鸡、鸭120余人次,预计交易额60万元。

新产业冷链快递新天地

重点抓好镇远、麻江和雷山的农产品配送业务,积极建设黄平冷链物流中心和麻江县公共配送中心,加快建成产地预冷、销地冷藏保鲜、初级加工、分级包装、仓配一体化的冷链物流配送体系,积极打造具备低温条件下中转和分拨功能的大型配送中心。目前,全系统共有冷库10个,其中麻江4个,黎平2个,镇远、三穗、锦屏、雷山各1个。

黄平县旧州供销社参股的冷链物流项目,规划用地约36001.42m2,建设规模33018.3,总投资约1.4亿元,目前已投入3000万元,农产品交易集散中心、分拣、加工配送中心、冷链物流仓储中心、检测认证中心、信息中心(含电子商务、物流监控中心)、特色农产品展示中心等12栋单体建筑正封顶。

麻江县公共配送中心建设项目,地点位于麻江县杏山镇环城东路26号,经麻发改产业(2020)5号)批复立项,总投资1亿元(其中国债资金2444万元项目占地面积5135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3960平方米,含物流信息服务、供应链金融中心、运输集散区、配送区、货代市场、公共仓储、冷链仓储等相关配套设施设备,该项目于2020年6月开工,目前已完成地下一二层的基础工程,正建设地面主体楼房。

雷山县社通过开放办社,新电子商务公司充分利用两台总价值10万元的货运车辆,投资股注入股到雷山县交通运输局智通企业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国有企业),发展茶叶、天麻为主主的农特产品进城和工业产品下乡的物流快递业务,有雷山县万城公司、银球茶叶公司、世章天麻公司等7家涉农企业申请加入成为成员社,初步形成“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供销网络目前,快递、配送营业额总达234万元实现快递进村全覆盖

举措乡村振兴开新局

一是加强基地建设,促进农副产品生产。积极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农合联,流转土地2万余亩,土地流转托管1.92万亩,统防统治、配方施肥和机械化服务等达4.36万亩次,建立茶叶、中药材、精品水果、香米、大血藤、生猪、家禽等20余个农产品生产基地,带动39829户农户增收,参与贫困户达2625户。重点支持榕江、黄平、麻江、天柱、锦屏、黎平、凯里等地坝区建设,鼓励领办创办的专业合作社参与经营,进一步提高了农民组织化程度,推进产业现代化。

如麻江县供销社农商联动公司与平山畜禽生态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农户等36家企业建立了基地合作关系,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向组织化、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转变,有序带动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户开展种养殖,直接带动贫困373户、1312贫困人口人参与乡村振兴。

三穗县瓦寨镇调洞春晖蔬菜专业合社,发展社员191户704人,其中贫困户102户367人,在调洞、平城、柑子园三个村流转土地面积720亩,冷库一个200余平方米,进行辣椒、西红柿、苦瓜、黄瓜等种植,现建成有标准大棚460个,每年土地流转费用700元/亩,35名贫困户在基地务工,务工农民每月人均收入1500元以上。

天柱县社通过共同出资、共创品牌、共享利益等方式,领办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天柱县扬扬生态种植专业合作社,采取“合作社+村两委+基地+农户”模式,吸纳社员457户,流转土地1052亩土地种植蔬菜、百香果、草莓等,直接带动357户农户发展生产,成为领办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示范标杆。

锦屏县高杰山核桃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2018年敦寨供销社加盟领办,注入资金100万元。目前,该社有社员165户,带动农户512户,种植山核桃7500亩,其中标准化生产基地2500亩,挂果面积2000亩,带动临近几个村及周边乡镇群众种植山核桃5000亩,年支付农民工工资80多万元,为社员分红10.30万元。同时在县工业园区内建有加工厂房3000平方米(有洪烤机、剥壳机、包装机等),冷库1座,面积150平方米,在花桥村建有农村电商网点1个,面积80平方米,产品展销专柜10米,有力地促进了乡村振兴。

二是抓好农资配送。根据我州特色产业发展和绿色产品基地用肥需求,加大有机肥供给力度,严把进货质量关,认真开展庄稼医院、测土配方、以物换肥、科学种地和减化肥、减农药“双降”知识宣传等活动。麻江县供销社为高质量推进麻江蓝莓产业发展,已采购供应了草木灰104046袋、进口草木灰28盘、无降解地布48000㎡、地钉100000颗、有机肥489吨、珍珠岩994袋、33仑控根器14000个、控根器2320㎡、油饼83.92吨,促进了产业兴旺。

三是探索山区农业机械化作业。天柱县社深入开展植保无人机统防统治,在润松十万山、白市汶溪、邦洞高野、蓝田都府、凤城四甲、坪地便桃等200亩以上坝区开展无人机统防统治20余次10000余亩,间接实现增收20万元以上。

   新办法产销对接新气象

一是巩固培育农产品市场和超市。目前,本系统积极培育了凯里市的兴凯农产品市场、东出口智慧市场和牛马市场、黄平县的谷陇和平溪农贸市场,雷山的大塘和望丰农贸市场,台江县南宫农贸市场、丹寨县排调农贸市场、镇远县南门沟农贸市场、施秉县农贸市场、三穗县台烈农贸市场,共25200㎡,1468个摊位,年交易8.29亿元,管理收入463万元,1-6月完成交易5.78亿元。发展了黄平且兰、麻江城关、镇远城关、黎平中潮、凯里金桥、锦屏敦寨、启蒙商场、平秋“合力”等供销超市,搭建了农产品销售渠道,促进小农户与大市场精准有效对接,提高了服务城乡居民生产生活能力。

二是加强农产品七进工作。充分利用供销传统销售渠道,以超市、农贸市场为载体,以专业合作社和贫困农户为基本供给源,积极开展农产品定向直购直销,推动贫困户农产品进校园、企业、机关食堂。今年来,共销售3529吨4173万元,涵盖160所学校12万余学生、7个社区、39个超市、29个对口帮扶城市、59个机关和军营等,农产品销售到广州、杭州、佛山、南京等27个对口帮扶城市。如麻江县供销社通过农商联动校农结合,为全县23所中小学、幼儿园共3万余学生的营养餐配送,签订协议及带动贫困户12户、种植大户5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社13户组织生产农产品,实现采购本地农产品80%以上。镇远县社依托贵州坡地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为47个学校食堂配送营养餐食材,镇远绿色供销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为18家企事业单位实施食堂公司化运营管理服务、为部队食堂配送农产品。

三是加强农产品电商销售工作。充分利用已建成的17个县级电商运营中心和556个村级农村电商服务站点,以及基层供销网点的线上线下优势,积极采购本地农产品就近销售,其中,我州麻江、雷山已实现了县、镇(乡)、村三级电商服务网络全覆盖,尤其是麻江县已完成“一村一店”网络销售建设平台,实现了村村有网店,初步形成了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现代流通网络服务模式。全州供销系统依托脱贫“832”平台、供销E家、一码贵州、贵农网等电商平台,为全社会广泛参与采购贫困地区农副产品提供渠道,推动各地消费扶贫目标的顺利实现。目前,84家企业入驻832平台,销售农产品种类767种,实现销售总额1124万元。

四是开展销售协作。2021年来,全州供销社系统深入推进粤黔协作,州供销社加强与中兴泰(厦门)企业管理有限公司的合作,已帮助锦屏山核桃入驻广州28家家乐福超市销售,目前正在推进大米、食用油、凯里酸汤在广州的销售。同时,州供销社直属企业贵州黔山兴名优产品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贵州省生产资料服务有限责任公司、贵州贵天下茶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签署了名特优农产品营销战略合作协议,两家公司1-7月已经帮助销售黔货实现销售额9200万元。目前,丹寨、麻江、镇远、锦屏等6县供销社到广东佛山考察,并与有关企业达成消费合作意向,签订了合作协议,开设了地方农产品特色专馆专柜。

新模式综合改革扬新帆

以加强组织体系和服务体系为目标,一是11个县(凯里、岑巩、锦屏除外)正配齐了监事会班子人选;二是积极加强基层社恢复重建和发展,完善农家店等建设;三是天柱和锦屏启动了社有企业改革发展工作。

锦屏县下发了《关于对县供销合作社联合社所属公司进行合并整合的批复》(锦府通〔2020〕156号)文件,及时整合了“贵州省锦屏县日用杂品公司”、“贵州省锦屏县土产公司”3家企业,重新注册了“锦屏县富民供销有限公司”,并固定了资金、资产(房屋、土地、场地)、商品、债权债务等关系,注册资金由原来的647.8万元增加到3000万元,目前各项工作正积极推进中。

天柱县社注册成立供销商贸(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把原有的天柱县农资日杂公司、天柱县土产公司、天柱县供销社社员股金服务社、天柱县供销社农村电子商务运营有限公司整合为集团成员公司,由集团公司进行统一经营管理。目前正探索推动传统经营业务与现代流通方式的融合发展,提升市场竞争力。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