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定县社:333探索消费帮扶新模式
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地方动态

贵定县社:333探索消费帮扶新模式

  字体: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近年来,贵定县供销社以东西部扶贫协作为契机,主动对接市场,抓紧抓实生产、流通、销售三个环节,强化宣传推广、找准目标群体、做好三定制提高采购数量三个措施,建立购代捐帮扶基金、开展消费扶贫爱心单位授牌活动、建立农产品快速出山机制三个机制,在实践中探索建立了“333”消费帮扶新模式,为全县农产品黔货出山贡献力量。今年以来,共实现农产品销售754.36万元,带动从业人口36人,脱贫人口122人。

“三个环节”稳定“出山”渠道

抓实生产环节,为农产品出山保障质量。一是对全县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和农产品进行全面摸底排查,实行动态管理,分类建好9个系列共计192种加工农产品、5个系列共计62种农产品和26家加工企业数据台账。二是及时反馈市场情况给生产企业,引导生产企业按照产品加工生产的规程和标准,不断优化产品品质,生产迎合市场需求,具有本地特色的农产品;引导农户在生产、加工等环节实现标准化、品质化作业,保证产品品质稳定;引导基地采取订单种植的方式,统一种植技术,规范种植标准,保障产品质量。三是持续发挥消费扶贫效应,协助抓好全国消费扶贫数据库注册登记工作,协助29151个产品注册扶贫信息,指导扶贫产品上架。同时,加强对生产环节溯源体系建设的引导和指导,为提高农产品品质赢得市场夯实基础。目前,全县共建立大米、娃娃鱼产品加工生产、刺梨系列产品等溯源体系5个。

抓实流通环节,为农产品出山畅通渠道。一是建立1070平方米贵定县农产品运营展示中心,建全农产品集中展示、销售、仓储、发货的阵地,做好全县农产品展示、运营和物流服务工作。同时,为确保禽蛋、茶叶、生鲜蔬菜等产品的销售,依托供销原有资产,自建了70平方米冷藏库,为农产品仓储保鲜提供保障。二是与贵定县黔定山河大数据有限公司、邮政、顺丰速递、安能、中通速运、贵州申通、壹米滴答等快递物流企业达成战略合作,降低物流成本,提高快递物流效率。同时,针对东部食堂、企业等大型订单,与广州的黔粤专线运输团队达成协议,采取专车、顺风车等运输方式,降低运输成本。三是加强与县城内大型的冷链、物流、仓储等企业、市场的合作,充分整合资源,畅通流通渠道,确保流通环节有序健康。

抓实销售环节,为农产品出山扩大销路。二是三专(专柜、专馆、专区)为重点,一方面组建专业团队,与“832消费扶贫平台(即:贫困地区农副产品网络销售平台)、东西优选、粤港澳黔掌柜、优品南沙、企汇云平台、一码贵州、12306扶贫商城、农村E商城、善融商城等电子商务平台的深度合作,做好线上专区建设,带动全县扶贫农产品黔货出山。一方面分别在贵定天福服务区、贵定富万家购物广场、金海雪山景区、贵定县城等设置了供销消费扶贫专区8个,专柜138个。截止目前,共实现农产品销售124万元。三是做好校农对接工作。以大中专科学校为重点,与贵州护理技术职业学院金海校区、黔南民族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及贵定中学自营窗口签订合作协议,定期将本地农产品输送到学校促进全县产业发展。截止目前,贵州护理技术职业学院共通过县供销系统采购农产品392余万元;贵定中学配送36.7万余元;黔南医专配送10.8万余元。

三个措施做好产销对接

多渠道强化宣传推广。一是组织开展广黔同心扶贫,助力消费扶贫——贵定农产品推介会同心助贫·携手黔行——贵定扶贫农产品推介、海珠区农产品产销对接等活动18场次;组织农产品推荐、洽谈会议6场,签订大型采购合作协议9个。二是制作《贵定县消费扶贫农产品简介》宣传手机小程序2个,消费扶贫农产品折页报价单、消费扶贫农产品图鉴、《贵定有好货《贵定供销社农产品团购清单《贵定县供销社定制套餐》等各种宣传资料6000余册。三是组织参加大连市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地区消费扶贫特色产品展销会、澳门国际贸易投资展览会、2020消费扶贫贫困地区农副产品产销对接会等大型农产品推介活动。同时,组织本地企业开展了优品贵定农产品展销等活动,加强农产品宣传推广。

多目标找准消费群体。一是与广州中洲农会、南方优品、广州南沙现代农业有限公司、广州市南沙区企业和企业家联合会等签订战略合作协议,采取提供原材料或直接供货等形式,前置销售端,精准对接客户群体,促进农产品销售。二是对内加强与本地机关企事业单位联系,通过设置工会会员采购专区和门店,集中采购和动员采购等方式,促进农产品销售。同时,利用832平台,与省内的税务系统、电力系统及多家企事业单位合作,做好财政预算单位的采购工作,畅通内销渠道。三是主动加强对口帮扶地区的单位和企业沟通联系,争取订单,促进扶贫农产品消费。目前,已经与广州市200余家机关单位达成合作,畅通外销渠道。

三定制提高采购数量。一是采取定制套餐的方式,以春节、端午、中秋、国庆等节日为契机,以采购单位工会福利为切入点,组合粮、油、面条、小吃等本地特色农产品,制作专用礼盒和手提袋,提高农产品采购数量和金额。仅2021年春节,共实现消费扶贫农产品销售389.56万元。二是采取定制产品的方式,委托加工生产、指导提升产品等订单生产定制产品符合采购单位采购意愿的农产品,提高采购机率,拓宽销售渠道。截至目前,共定制产品”24个销售额达560万余元。三是采取定制产业的方式,瞄准缺口支持和鼓励生产企业,为县域内没有生产资质的食用菌、腊肉、香肠、花生油、粽子、糍粑等特色农产品办理生产许可。春节期间,刚申请到腊肉香肠生产资质的贵定县绿源食品厂,仅20天就通过贵定县供销社销售腊肉和香肠达3万余斤。

三个机制为消费帮扶提供动力

建立已购代捐帮扶机制。对消费帮扶的单位实行以购代捐,按照销售利润的比例提取经费作为消费扶贫基金,统筹帮助贫困村乡村振兴,打通消费帮扶惠及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仅2021年春节,通过农产品黔货出山就为沿山镇杨柳村提取已购代捐帮扶基金6.83万元。

建立消费扶贫爱心单位授牌机制。制作消费扶贫爱心单位牌匾和爱心卡等,通过定期开展授牌和随采购产品发放爱心卡等活动,对采购贵定扶贫农产品的对口支援地区的机关单位、企业和个人表示感谢,提高采购人和单位对采购本地扶贫农产品的积极性,促进农产品销售。截止目前,已经发放消费扶贫爱心单位牌匾78块,发放爱心卡600余张。

建立农产品快速出山机制。紧盯全县的产业发展,适时调整产品类别和销售方案,采取订单销售、滞销保底、合作产业等方式,在农产品集中采摘上市的节点,明确专人联系市场、对接采购单位,为全县农产品生产、销售畅通渠道,着力解决产业发展种得出,卖不去的难题。2020年以来,协助本地南瓜、土豆、莲花白、辣椒等滞销产品销售达78万余元。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