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塘县化“三闲”为“三贤” 兴业重振基层供销社
2003年供销系统改革改制,基层社基本处于“资产卖光、人员走光、业务丢光”的“三光”状况,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要求,要恢复重振基层供销社,切实提升基层社为民服务能力。从有到无易,从无到有难上加难。平塘化“三闲”为“三贤”兴业重振基层社,在卡蒲毛南族乡试点成功并在牙舟镇进行复制推广。
一是闲置资产“让贤”退位,基层供销社立地生根。基层社要立地生根,安家落户,资产是具体的支撑。在卡蒲,以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领导小组经过实地调研、现场办公,明确卡蒲汽车站1300平方米硬化场地、120平方米办公楼产权由乡政府管理,长期免费给卡蒲供销社建厂兴业。沿用同样的办法,也成功将牙舟汽车站约4000平方米停车场、260平方米办公楼“改弦易辙”。
二是闲散人员“唯贤”任用,基层供销社广集人气。事业兴,人才是关键。时过境迁,重新召回原基层社“失散”队伍已不可能。为此,经过多方考察,“截留”几名热爱供销事业、有多年市场运营经验的专业人才担任卡蒲等基层供销社负责人,抱团发展,委其就地“招兵买马”,从村委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相关营销平台物色人才,组建基层社管理队伍,确保兴办实业有效运行。
三是闲停业务“集贤”破题,基层供销社大兴实业。随着社会发展,传统供销业务已不能适应市场需要。“成家”当“立业”,结合地方实际,县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领导小组明确提出:“基层社要改革发展,必须找准当前为农服务的短板,选准一两件看得见摸得着的事来做,通过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帮助群众赚,才能慢慢找到适合自身的改革路径”。2020年4月,卡蒲基层社通过承接卡蒲乡政府、卡蒲乡摆卡村债权投资金266.4万元,投入180万元购买设备、80.4万元作为周转资金,建成印刷包装厂,为全县企业和周边县供销系统企业提供印刷包装服务。2020年7月,为全力推动黔货出山,通过爆款网货拉动平塘黔货,让平塘更多绿色农特产品形成网货,让更多人开店销售网货,让更多物流降低成本,牙舟基层社已就地创建平塘电商农特产品孵化园。 (撰稿:杨正勇 初审:孟秀金 审核:杨光远)